致敬战地记者!年仅23岁,“若你读到这里,说明我已遭不幸”
这世上总有人为了真相不惜以身犯险,也总有人视生命如草芥,2025年3月24日,加沙地带再添一桩案,两名巴勒斯坦记者在以色列军队的袭击中不幸丧生。
据央视新闻报道,他们是23岁的胡萨姆·沙巴特以及《今日巴勒斯坦》的记者穆罕默德·曼苏尔。
记者在战火中殒命当天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北部的拜特拉希耶地区展开进攻。有一辆车,即属于沙巴特的那辆车,被定为袭击目标。目击者称,袭击发生之时,沙巴特正驾驶汽车前往记者曼苏尔遇难地点准备进行报道,可他却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猛烈射击。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沙巴特已无生命迹象。
更让人难过的是,在遭受袭击前的一个钟头,沙巴特也做了相似的事。而且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用来悼念曼苏尔的离世。在视频中,他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而且失去的同事越来越多,可是即便处于这样的艰难处境,我们依然得坚持记录,每一个名字,都不能漏掉,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的生命,从历史中消逝。没料到的是,这句话竟然真的成了他的最后话语。
展开剩余82%沙巴特仅仅23岁,不过却已然在战火中坚守了18个月。他在大学毕业之前便进入半岛电视台开始实习,之后主动申请去到加沙北部,深入到那冲突最为激烈的区域去进行报道。他的同事回忆说:大家都劝他撤离到相对较为安全的南部,但是他回绝了。他讲我留下来,是因为这里的故事需要有个人来讲述。
2024年11月,沙巴特曾在另一次空袭中受伤,肩膀和手臂缠满绷带的他依旧坚持报道。他的镜头下,是废墟中的人们,是失去亲人的哭喊,是劫后余生的绝望。而他的文字里,写满了战争的冷酷与无情。
在他生前的最后一篇报道里,他写道:“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加沙这般,每天都有人消失,每天都有人在废墟中醒来。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遇难者,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不能沉默。”
遗言曝光:不要让世界移开视线沙巴特好像早就预见到自身的结局啦。而且在一封寄给朋友的信中留下这般文字:“倘若你读到这封信,那就意味着我已然遭遇不幸啦,极有可能是被以军给害啦。在过去的18个月当中,我凭借镜头去记录加沙北部的苦难,还发誓一定要让世界瞧见他们妄图掩埋的真相。”
他在信的最后写道:“此时此刻,我恳请大家:不要停止为加沙发声,不要让世界移开视线。继续抗争,继续讲述我们的故事,直到巴勒斯坦获得自由。最后一次,胡萨姆·沙巴特加沙地带北部报道。”
以军的指控与反驳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以军迅速做出回应,指控沙巴特并非真正的记者,而是哈马斯的一名狙击手,早已被列入“暗杀名单”。而且这一说法很快遭到半岛电视台的严正驳斥:沙巴特持有正式记者证,是一名战地记者,而非武装分子。
半岛电视台指出,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已有超过200名记者,死于以军炮火,其中不少人是在明确身份的情况下,遭遇精准打击。例如2024年1月,以军坦克,炮击了一家新闻机构的大楼,导致三名记者死亡,2024年6月,一名佩戴着记者证的摄影师,在街头被狙击枪射杀。
保护记者委员会(CPJ)也发表了声明,而且强调了记者属于平民这一事实,根据国际法来看,他们本不应成为交战方的攻击目标。声明中这样写道:我们对以色列军方针对记者所发起的袭击,感到极其震惊,其实战争绝对不能成为滥杀无辜的借口。
战地记者:在枪口下书写历史常言道好人做事不易,真话道出艰难。于和平年代,记者的使命乃记录实情,并且在战乱之际,记者的工作更是不惜冒生命之险去揭示真相。有人讲战地记者乃是在死神的镰刀之下书写历史,其实沙巴特恰恰就是这般以生命来记录真相之人。
他的镜头下,是加沙夜空中的炮火,是废墟中紧紧相拥的母子,是因饥饿而骨瘦如柴的孩子。而现在他自己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故事,被铭刻进了历史。
他的故事会被遗忘吗?或许在这信息纷杂的世界当中,人们会于短暂的悲伤之后,继而继续前行。不过沙巴特的那些照片、视频以及文字,都将化作巴勒斯坦战火之下的一块墓碑,它提醒着世人:此地曾经存在过那样的人,以生命呼喊出了真相。致敬这些战地记者,真的很勇敢!
最后一次,胡萨姆·沙巴特加沙地带北部报道。
素材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封面新闻
发布于:广东省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